课前讨论:
新福音主义是什么?既然说“新”福音派,那么“旧”福音派是什么呢?
新锐福音派(Younger Evangelism)
- 在后现代文化出境后成长。
- 经历911(2001年)事件。
这件事在美国人心中留下来了很深的影响。
讨论:在你身处的文化中二十一世纪的变化有哪些?
- 全球化。
- 生活规律、步伐、态度、速度
- 资讯爆炸的时代
- 没有秘密的世界,网络无边际的沟通
- 知识泛滥,造成知识肤浅化现象
- 后现代主义
- 讲究个性
- 我行我素
- 自我中心
- 反传统
- 反权威
- 生活态度及信仰方面较不热衷。
- 讲究创意,但也容易流于表面、空洞。
- 速食文化导致人类基本能力退化。
- 消费主义
- 失控状态
- 恐怖主义
- 不可预期的自然灾害所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
- 自我传记式的生涯发展
- 自己去发展自己的生命,抗拒过去的老一辈的经验。
这时一个怎么样的时代,要先抓清除,我们才知道要如何栽培、塑造我们的栽培对象。
有一个很值得主义的是,在信仰层面,过去是“先相信,后归属”,而今天似乎已经转变成了“先归属,后相信”。
我们要回答的是,身为门徒导师,我们要决定是否要进入他们的群体,还是坚守自己的原则与生活方式?而这是否和我们的信仰相违背呢?
我们发现由于社会文化处境的改变,生活里信仰传播的方式也有了变化,其中我们不得不留意的是:
影音传播的变革:
1440年前,传播的方式还是利用口传,在群体当中口耳相传。
中世纪后,口述和视觉发展到了顶点。
1440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,德国人先生引进复印技术。
这推动了宗教改革发生,导致前现代与后来的社会传播模式的不同。
而发展到今天,生活的转变,我们比较容易对图像、能够刺激想像的方式做理解。
因此,信仰是需要藉着媒体方式来进行传播。
要知道,媒介就是信息。例如主耶稣就是信息,也是信息。
而教会,就是媒体,也是信息。
这是一个重要的观念。
我们是神的见证人,因此我们是那个管道!
今天我们教会呈现在他人眼中的图画是什么?
是温馨?真诚?如果是,新朋友就会看见神的温柔与信实!
但是,今天我们有做好自己的角色吗?
灵命的塑造
传递的方式可以不一样,但是真理是不变的。我们是否能够实际地体现我们的信仰呢?
导师是否追求真理?甚至问题是:导师是不是有活出耶稣?
从重视知识到重视经验,从给正确答案到给正确的关系。
当我们的世界在变化的时候,我们要在真实的环境中做个真实的基督徒。